救护车 首页 > 优游平台 > 救护车

高温炙烤120急救车上演“生死时速”:不畏酷暑只为救人

时间: 2023-11-01 18:59:24 |   作者: 救护车

  打开后车门、快速取出急救箱和心电监护除颤仪、拉出担架床,动作一气呵成。在患者家中,急救医生陈国良半蹲着对腰伤患者进行了检查和固定包扎,之后迅速和担架员王永炜、司机吕建平三人一起将一名近200斤的患者,一口气从三楼抬到了急救车上,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超过10分钟。烈日炙烤下,回到急救车上的三人早已浑身湿透,而刚摘下的手套里则能挤出水来。

  高温天卷土重来,记者跟随上海市急救中心打浦桥分站的急救医生——陈国良团队,体验了一场高温日120急救医生与时间赛跑的“生死时速”。

  胳膊上、脖子上长满了红红的湿疹,脱下口罩的脸颊上则是深深的印痕。陈国良开玩笑说,干急救工作那么多年,今年7月初上海就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,这还是第一次。

  上午10点左右,陈国良接到了一名市民在家摔伤的急救任务,救护车一路疾驶赶赴现场。

  急救车到达小区后,急救员王永炜立即抽出担架车,车上放着所需要的急救箱、心电监护除颤仪、负压固定垫和软担架。配合吕建平、陈国良,三个人拎着急救设备迅速冲上了位于五楼的患者家中。

  现场,陈国良给患者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后,迅速作出“腰部外伤”的判断,并和搭档一起用负压固定垫将伤者腰部固定,然后三人合力将患者小心地移上软担架,再抬着软担架一步步地挪下楼,由于是腰伤患者,要尽可能保持软担架的平衡。“疼不疼?感觉怎么样?”一路上,三人还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,调整软担架的角度和步伐。当天气温高达38℃,等到三人将患者抬到楼下时,也已大汗淋漓。

  “本来气温就高,加上穿着隔离服,每完成一次急救任务,衣服会全部湿透。”不过,陈国良说,“习惯了,衣服干了又湿了,湿了又干了,即便是再热的天,也马上能投入工作。”

  当陈国良三人将患者送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后,准备返回急救分站时,车上的对讲机又传来了调度的呼叫:“一位老人突发心脏不适,急需送往医院。”接到指令后,司机吕建平迅速调转车头,往患者家中方向开去。

  申城连续高温,这给急救人员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。陈国良和记者说,在白班的12个小时里,一般要救治12-14车的病人。其中,突发心脑血管疾病、创伤、老年人多脏器衰竭、中暑等都是高温天的常见病例。病人增多,急救车也变得更忙碌。

  高温天,除了患者数量增加导致的工作量加大外,高温对于急救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。急救车在阳光下暴晒久了,即便开了空调,频繁地开关车门使得车厢内仍然非常闷热;抬一两百斤的患者上下楼,加上抢救的压力,有时急救人员也会头晕。陈国良和记者说,为了坚守在岗位上,急救人员的身边通常都会备有清凉油等防暑用品,来应对自身的不适。

  “对急救医生来说,遇到200斤重的患者是经常的事情,我急救过最重的患者有460斤重。”陈国良所在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打浦桥分站附近多为老式住宅;而呼叫120的患者中,年龄80岁以上的占了近八成。大多数急诊病人行动不便,从楼上往下抬病人则是家常便饭。老式小区通常比较狭窄,楼道里又经常堆放很多物品,用软担架将患者抬下楼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  “时间长了,团队彼此之间有着十足的默契,往往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。”陈国良告诉记者。

  将当天接到的第5名病人送到医院时,已经接近下午1点。陈国良三人趁着没接到“任务单”的空当,抓紧去附近吃了份盒饭。三人的盒饭才吃了一半,手机又收到了新“任务单”。急忙放下筷子,三人一起跳上了急救车,飞速驶往目的地。像这样才吃几口饭被“任务单”叫走是常事,一旦接到患者的呼救,他们必立刻出发,一分钟也不敢耽误。

  忙碌,却丝毫不乱。陈国良和记者说,只要上了急救车,一般都在与时间奔跑,能回站里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。对于一线急救人员来说,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,要时刻做好奔向事发现场的准备。

  在急救车上工作了多年,工作时能在饭点正常吃饭的次数真是屈指可数,每次吃饭都是匆匆忙忙。“对于一线急救来说,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,我们要时刻做好奔向事发现场的准备。不过,这几年来通过各方的努力,现在我们120急救车从接到任务起,十分钟左右就能赶到事发现场,这点大家都觉得很安心。”

  谈及坚守的动力时,1989年出生的急救驾驶员吕建平深有感触:“每当把病人从生死边缘救回来,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这份职业是被需要的,能真正感受到急救人的意义,所以让我坚守着这份职业。”当初是懵懵懂懂地选择了急救人的岗位,但是工作多年后,发现了自己喜欢上了这份职业。

  虽然工作辛苦,但吕建平和很多年轻的急救人一样,积极而乐观。用他的话说就是急救面对的沉重场面比较多,如果性格太压抑就很难坚持。和搭档们聊得来、关系好也会让日常的工作轻松很多。多数急救人的性格都很开朗,没病人的时候大家常是笑语不断。

  天气炎热,再加上家里有人需要紧急送往医院,家属有时候难免烦躁和不耐烦。吕建平说,这些都能够理解,但是作为急救人,必须要保持冷静的头脑,竭尽全力地对待每一次的急救任务。因为爱这份工作,所以能坚守;也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加强急救意识,互相理解。

  当天的工作快要结束时,陈国良团队接到一个任务:一位老人外出买酒时发生中暑。急救车飞驰赶到现场时,老人逐渐恢复意识。陈国良在给老人量血压、测血糖、心电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测定后,给予吸氧、静脉开通等治疗。随后三人快速将老人送到附近医院。

  当三人正要离开医院时,陪同而来的家人连声说“医生,谢谢侬”。陈国良说,“这句‘谢谢’,让人感觉特别舒服,就像夏天里的一缕清风,那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份肯定。”

  作为急救人,陈国良说,即便再热的天,他们仍然喜欢这样一路奔跑;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的身边。不畏酷暑,只为救人!

上一篇:视频]北京急救中心新增82辆救护车保证奥运医疗

下一篇:河南丨傻眼!救助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直播!视频流出后网友不满!卫健委:已停职处理!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