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挂车 首页 > 优游平台 > 半挂车

治治“山寨救护车”沉疴(图)

时间: 2024-01-16 05:20:32 |   作者: 半挂车

  买一辆二手微型面包车,配备简陋、劣质抢救设备,没有专业医护人员,装上警报灯,喷上“救护”“急救”等字样,就干起了“救护”营生。这些车长期停放在贵阳市各大医院周围,靠发小广告、发展医院“内线”揽生意。

  记者采访了解到,“山寨救护车”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抢救,存在安全隐患、干扰正常医疗秩序等问题。有关部门多次对其进行整顿、打击,然而,由于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,“山寨救护车”打而不死。 A 安全隐患

  近日,贵毕高速公路上一辆厢式货车占道超车时,迎头撞上一辆“救护车”,造成“救护车”上2人死亡3人受伤。

  据参加救援的消防官兵介绍,两辆车由于撞击力大,车头相互镶嵌。“救护车”是贵阳牌照,由面包车改装而成,车内有担架床等简易急救器材,但车身无任何标志。车上有5人,除驾驶员外,还有1名七旬左右男性病患、3名家属。交通事故致男性病患和1名家属死亡,其余3人受伤。

  家属张天兰颅骨和腿骨骨折,目前在黔西县中心医院救治。她说,原本父亲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。由于病情危重,家人准备将他转运回黔西,正在商量时,一个担架工凑上前说可以帮助联系救护车。亲属与对方谈好了3080元的转运费后,有人到车中给病患输上液后就离开了。“救护车”出发时,车上没有医生和护士。

  张天兰哭着告诉记者,没想到路上发生了这样的事,事故中死亡的人一个是她的爸爸,一个是她的哥哥,一名伤者是她的弟弟,因病情危重,已转到贵阳救治。“死去的家人躺在殡仪馆,自己和弟弟承受伤痛,而交警认定事故责任是货车司机。由于事故车辆是“黑救护车”,家人维权不知该找谁,我现在是叫天天不应,喊地地不灵”。

  记者采访了解到,近年,国内不时暴出“山寨救护车”在转运患者途中发生车祸,或者因救护人员缺失、救护人员没有资质缺乏经验、救治设备不过关等原因无法进行相对有效抢救,导致病患及其他人员死亡、受伤、发生危险。 B “刚性需求”

  记者采访了解到,正规医院或“120”急救系统由于救护车有限,多数不提供转运服务。一部分患者想回老家终老,部分病人死亡后,亲属要将其运回家乡“叶落归根”,有的病患自主决定转院等“刚性需求”使“山寨救护车”有了生存空间。

  12月5日,记者在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一墙之隔的沙河街上看到,两辆配备警报灯、喷有“救护”字样的面包车停靠在街道左侧,车上写有醒目的电话号码。记者走上前与其中一辆“救护车”的驾驶员攀谈起来,他说,车子按路程收费,每公里收运费14元,既拉患者,又运死者,运死者还要加收数百元的“挂红”钱。

  记者在贵阳多家医院附近采访了解到,“山寨救护车”盘踞在各医院周边,多由二手车改装而成,救护标志五花八门,车上抢救设备简陋。这些“山寨救护车”工作团队守在医院附近发名片、拉生意,他们还经常进入病房收买陪护人员。

  贵医附院保卫处保卫科吕科长向记者出示了一张非法救护车统计表,有11辆车的信息,包括车主姓名、车牌号等。吕科长介绍说,这些车是长期停靠在贵医附院周边的“山寨救护车”。

  “有些车辆还挂靠在私人医院、乡镇医院,有理由‘转送病人’,有的病人家属还配合‘作证’。另外,医院不是执法机关,没有办法控制这些车辆。”贵医附院保卫处治安科刘科长说。

  记者采访了解到,随着新农合制度及医保制度覆盖面扩大等,各医院病人大幅增加。医院包括救护车在内的医疗资源明显不足,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致“山寨救护车”泛滥。

  “山寨救护车”为了多盈利,想方设法拉拢医院陪护、担架工等,一些人受利益驱使,向“山寨救护车”工作团队提供病人病危或死亡信息,有的还直接参与转运费用的商讨,“如果转运成功,可提取30%至40%的转运费用。由于陪护不是医院职工,也不属于哪个部门,对他们管理很困难。”贵医附院保卫科一位知情人士说。

  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、保卫处处长张谦介绍说,“山寨救护车”运营成本低,而且可以随便谈价,部分患者家属难辨真假,或图便宜使用“山寨救护车”。

  贵州省社会调查研究所所长姚贵阳说,如果“山寨救护车”是由问题车辆改造而成,转运过程存在安全风险隐患;发生事故后,由于车辆不合法等原因,追究责任困难。

  贵阳医学院附属乌当医院副院长孙发说,“山寨救护车”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,有的危重病人可以经救治存活,但病人家属被有些人鼓动后放弃抢救,将病人转运回乡,导致病人失去生存机会,“这样的情况我遇到多次,令人痛心”。 C 加强管理

  孙发提出,有关部门加大对非法运营的“山寨救护车”的打击力度。但一味打并不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,关键是能否提供对应服务。他认为,可以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前提下,开放市场,由民营或者社会资本成立公司,满足社会需求,填补市场空白。

  张谦认为,应严格救护车审批,由公安机关及卫生行政主管对救护车进行重新登记整理,并规范地方医院救护车的使用半径,对于要进行长途转运的患者,在两级医院都要进行严格登记确保顺利对接,防止“山寨救护车”见缝插针。

  据介绍,贵阳市部分医院急救车没有纳入“120”急救网络。有关的人表示,应完善“120”急救网络,由“120”急救网络统筹调度“120”系统和医院的救护车。另外,救护车急救服务属于社会公共卫生服务性质,政府应加大投入,配备足够的救护车服务群众。

  贵医附院保卫科的刘先生说,应加大对救护车的监督管理力度。监管涉及多个部门,救护人员的资质归卫生部门管理,改装车辆归公安交警部门管理等,“有关部门能真正履职、监管到位,就能避免很多问题”。新华社贵阳12月9日电

上一篇:听到救护车声响 这位司机闯红灯让道

下一篇:我市120急救车收费规范是什么?威望回复来了(主张保藏)

相关推荐